当前位置:学会之窗 > 学术交流

专家坐村头 科技到田间——市水稻红松茸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推进研讨会侧记

时间:2022年05月25日 来源 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

   5月20日,郭河镇中岭村。一支由农技专家、学者教授组成的科研小分队,来到了村头田间。这是仙桃市水稻红松茸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推进研讨会在这里举行。

参加研讨会专家参观考察再生稻科技小院生产基地

   当天,包括全国知名农业专家侯明生教授,省水稻技术首席、华中农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黄见良等在内的10多位专家学者,与全市30多名新型农业主体负责人齐聚一院,面对面进行“水稻+”产业研讨交流活动。

   初夏的田畴村野,绿意正浓。专家们卷起裤脚,进稻田,看池塘,问生计,聊进展。60多人的队伍,逶迤行进在碧野深处。随后又在中岭村“再生稻科技小院”座谈研讨。

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讲解基地情况

  会上,黄见良教授、周雁博士、李大勇农艺师等10余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,对稻再菇、稻再鸭菇、稻菇等“稻+”产业模式的科研探索、实践进展情况,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。市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王卫斌、市仁和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国祥等多位“敢于吃螃蟹的人”,分享了各自的经验。侯明生教授作为主持人,现场“串”起专家教授与一线种养殖实践者之间的问答画面。整个研讨会环节紧凑,严谨有序又轻松愉悦。会场不时响起掌声、笑声。 

   参加研讨会专家田间合影

  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次的水稻红松茸高效生态种养周年推进研讨会,是为庆祝第六个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举办的一次活动。

   我市的“水稻+”产业探索,早在2018年已经开始。部分新型农业主体先行先试,与华中农业大学项目组“联姻”探索,致力于通过“稻+”产业脱贫致富,为乡村振兴出智出力。市再生稻科技小院等新型农业主体已收到良好效益,劲头十足。

市科协党组书记彭继红作情况介绍

   农业农村部专家组成员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、华中农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彭少兵在研讨会后接受了记者采访。他表示,“这种高规格的稻田边的研讨会,此前很少见。”“它集观、训、讲、交、服等功能于一体,有利于提升科学技术普及能力,凸显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、创新争先、自立自强的高尚情操,是广大科研科普工作者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’的生动实践。”

版权所有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:中国仙桃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