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
|
授人以渔四十载——记市科技志愿服务队队员、市农技协秘书长杨新华
杨新华,男,62岁,中共党员,水产高级工程师,市黄鳝苗种繁养协会秘书长,市农村技术协会秘书长,二届省级科技特派员和三届市级科技特派员。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名特优品种研发和技术推广,特别是黄鳝网箱养殖和苗种繁育及鲈鱼的养殖。2020年被评市科技先进工作者。
12月10日,记者在西流河镇卫祥水产合作社的一处鱼塘旁,见到了市科技特派员杨新华。他正与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易贵祥,共同探讨近期特种养殖遇到的问题。
易贵祥告诉记者,在杨新华的技术指导下,合作社开展大面积的黄鳝苗种繁育,苗种实现了50%的自给自足,极大的减轻了外购鳝苗的风险和经济压力。
杨新华是市科技特派员,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已四十年有余。2014年被推荐为省、市科技特派员。工作以来,杨新华始终情系水产事业,一直奋战在水产工作一线从事水产技术研究、水产新技术、科技推广服务、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等工作。
杨新华坚信科研是发展生产力的必备条件。在实际工作中,他甘当科技兴农领头羊,努力学习书本基础理论、水产专业技术知识,以及赴外地开展学习考察,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,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,累计编写出了10多万字的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资料。
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,杨新华勇当开路先锋。2008年,他下派到郭河镇的贫困村刘河村和姚河村。这两个村都是以水产养殖为主,可由于养殖品种单一,市场竞争力不强,经济效益逐年下滑,导致许多养殖户入不敷出。通过与村民走访、座谈,与村干部交流,最后形成共识,加强产业结构调整,做好水文章。在他的带动下,两个村通过养殖结构调整和模式的更新,增产又增效,让贫困户全部脱贫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作为水产科技专家,杨新华积极参加科技下乡、科普讲座等,为群众答疑解惑;同时,还对群众进行就业、扶贫的技能讲座。
“群众如果有需要,我们随叫随到。”杨新华说,身为科技特派员就是解决科技服务和生产“最后一公里”存在的病害、生产等一些细节的问题,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益。
一天,通海口柳李村四组养殖户陈平发找到杨新华,想实现自繁自养。杨新华了解情况后,面对面地与陈平发进行交流和沟通,指导他投种投料、防病治病、轮捕轮放、改良水质、控制泛池等。
“现在我家的这些鱼塘,养了10万多尾的黄鳝,心里也有了着落。”陈平发站在鱼塘前,看着黄鳝网箱,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。“多亏了杨工的面对面指导,让我较好地掌握了黄鳝苗种繁育技术。”
摘自《仙桃日报》 全媒记者 周彬 图/晴霄
版权所有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:中国仙桃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