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
|
扎根沃野专注“金鱼”——记湖北天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进
人物简介:朱明进,男,57岁,市级龙头企业湖北天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。市农技协副会长、荆州市鳜鱼分会副会长、市垂钓协会副会长。2012年起在排湖岸边租赁池塘养殖“四大家鱼”、兴办垂钓场。疫情过后开始探索繁育鳜鱼苗,三年投资超过2000万元,获得成功。
在仙桃,提起“天野”,很多人下意识会想到“天然美丽的垂钓休闲场”。事实上,天野早已重心转移、升级换代,其主业鳜鱼繁育业务已在行内声名鹊起,引起相关专家的关注。2023年,天野成功孵化鳜鱼苗200多万尾,创收数百万元。
这一切,都缘于天野公司总经理朱明进的选择与坚守。
朱明进,土生土长的通海口人,中专毕业后四处打拼,淘得“第一桶金”后因思乡回归,于2012年在家乡通海口镇协伟村、马套村租了两个渔场,利用1100亩水面养殖“四大家鱼”、孵化常规鱼苗、兴办垂钓场。
“乡愁害死人!”最初的新鲜惬意之后,接踵而至的就是投入与产出比严重失调带来的焦虑,那段时间,朱明进常跟朋友半开玩笑地吐槽。他在复盘中寻求突破。
“不能盲目跟风,要搞别人没有的!”理清思路后,朱明进将目光锁定在鳜鱼苗繁育这一高难度“空白带”。
为什么难?因为鳜鱼属外来物种,原产于日本、俄罗斯等地。它的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高,多年来“以稀为贵”。跟黄鳝养殖一样,鳜鱼苗种繁育难,供应短缺。我国95%的鳜鱼苗和鳜鱼产自广东,而中部地区从广东等地引进苗种因路途遥远、成活率较低,苗种繁育一直是鳜鱼养殖的瓶颈之一。
听说他要挑战“瓶颈”,家人、朋友都不看好,但朱明进“不信邪”。从2020年起,他多次到广东考察、拜师学艺,以少有的勇气与韧劲拉开了本土化孵化鳜鱼苗的序幕。
他虔诚求教,不耻下问。并以前瞻眼光,攀高结贵、招贤纳士,与中科院、长江水产研究所等权威科研院校“建交”携手,高薪聘请业内知名专家担任技术指导;看准目标、舍得投入,但凡是有益于技术突破、有益于公司发展的所有投资事项,绝不含糊,上设备、进机器、建基地,动辄几百万的真金白银,他投得利索爽快;心无旁骛、耐得寂寞,哪怕山重水复,也要用数年如一日的专注勤奋,守到梦想开花。
从2020年到2023年,后疫情时代的很多行业疲软收缩。朱明进带领的天野,却像蛰伏三秋的大蚕,破茧而出、翩跹而舞——一举破解了鳜鱼从亲本优选繁育到商品鱼养殖、从活鱼喂养到驯化饲料喂养等一系列技术难题。目前,天野公司繁育的鳜鱼苗,配合饲料转化成功率达到80%以上,鱼苗顺利通过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检测认证。
朱明进将自己繁育的鳜鱼苗取名为“荆鳜一号”。“‘荆鳜一号’抗逆性强、成活率高、生长快。”他介绍,天野孵化的鳜鱼苗,三个月能从2厘米左右的“片花”长到八两至一斤半,专养鳜鱼塘亩产8000斤,单价卖到65元,经济效益可观。去年,公司孵化鳜鱼苗200多万尾,创收400万元。
天野另辟蹊径并取得突破性进展,“惊动”了业内专家。今年1月中旬,来自广东“娘家”的几位鳜鱼苗种孵化专家闻讯亲临仙桃,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由衷称赞:“天野了不起,让‘荆鳜’变成了‘金鱼’!”
如今,天野的底盘越做越大,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万元;培育的鳜鱼苗供不应求,畅销江西、安徽、湖南等地;辐射带动周边100多个养殖户,采用“鳜鱼+虾蟹”套养模式,使每亩增加纯收入3000至30000元……天野的名头也越来越响,朱明进现当选为荆州市水产协会鳜鱼分会副会长。
眼下正值鳜鱼产卵繁育黄金季,天野公司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的智能化温控车间刚刚投用,几十名高校实习生正在现代化繁育车间里往来忙碌,车间一片兴旺景象。“今年预估可孵化鳜鱼苗2000万尾,比去年翻10倍。”畅想触手可及的“小目标”,朱明进眉眼含笑,“争取到2025年,销售额过5亿元!”
文/图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胡平
版权所有: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:中国仙桃网 |